光亞健康
  • 光亞介紹
    • 創辦理念
    • 健康據點
  • 首屆未來醫學論壇
  • 近期活動
    • 義診城鄉交流
    • 路跑報名表
  • 兩岸交流
    • 海峽論壇
    • 腫瘤防治大會
  • AI檢測說明
  • 健康新知
    • 媒體報導
    • 螺旋共振氣功影片
    • 認識律動影片
  • 保健器材
    • 螺旋氣功墊
    • 氫水機
    • 氫氣機
  • 公益
    • 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
    • 健康志工團
    • 義診
  • 聯絡服務
  • 光亞介紹
    • 創辦理念
    • 健康據點
  • 首屆未來醫學論壇
  • 近期活動
    • 義診城鄉交流
    • 路跑報名表
  • 兩岸交流
    • 海峽論壇
    • 腫瘤防治大會
  • AI檢測說明
  • 健康新知
    • 媒體報導
    • 螺旋共振氣功影片
    • 認識律動影片
  • 保健器材
    • 螺旋氣功墊
    • 氫水機
    • 氫氣機
  • 公益
    • 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
    • 健康志工團
    • 義診
  • 聯絡服務
Search

海峽論壇:林哲安教授蒞臨擔任嘉賓、主持、主講人等

臺灣各界熱議第十一屆海峽論壇     海峽論壇寬官方網站,請點選進入

圖片
時間:2019年06月18日 20:01:00來源:人民日報
​
  本報臺北6月17日電 (記者程龍)正在福建舉行的第十一屆海峽論壇,受到臺灣各界關注。臺灣輿論積極評價海峽論壇11年來取得的成效,呼籲擴大兩岸民間交流、推動兩岸融合發展。
  “今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鄭重宣示‘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鼓舞人心士氣,也指引了今後工作的方向。”臺灣《觀察》雜誌社社長紀欣受訪時表示,“兩岸民間及經貿交流未因臺灣政黨輪替而中斷或縮減,11年來,諸多重要的惠臺措施在海峽論壇宣佈,它已經成為臺灣民眾參與度最高、最期待的兩岸交流平臺,這也説明共謀統一是兩岸中國人的共同願望。”  “海峽論壇讓來自不同行業的臺灣同胞有機會感受大陸的發展成就,同時在活動中感受兩岸血濃于水、同根同文同種的親情。”中華民族致公黨主席陳柏光認為,追求兩岸和平發展,是兩岸民眾共同的心聲。海峽論壇為兩岸基層交流合作提供了平臺,有利於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臺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説,海峽論壇內容多元、形式豐富,貼近兩岸民間交流所需。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還為兩岸交流設置障礙,阻撓臺灣代表到大陸交流。但兩岸交流的大趨勢是無法阻擋的,今年出席海峽論壇的臺灣人士仍高達1萬多人就是例證。
  臺灣媒體也從各個角度對海峽論壇做了報道。如《聯合報》聚焦海峽青年論壇,介紹臺灣青年登“陸”、紮根、發展、融合等不同主題的故事。《旺報》則以“海峽論壇促惠臺 助兩岸經貿合作”為題,報道了今年首次舉辦的海峽兩岸工商合作論壇。文章指出,海峽論壇一系列活動將為臺灣人才到大陸發展提供更多機會,促進兩岸在各領域達成更多的合作共識,實現更多項目簽約,同時也為臺胞臺企到大陸發展營造更好環境。

【編輯 劉川】

第十一屆  海峽論壇

兩岸鄉親再續緣 海峽盛會又一春——第十屆海峽論壇觀察

  兩岸鄉親再續緣 海峽盛會又一春——第十屆海峽論壇觀察時間:2018年06月13日 10:18:00來源:東南網  東南網6月1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劉深魁)十年砥礪奮進,十載春華秋實。
  第十屆海峽論壇繼續聚焦基層民眾和青年群體,圍繞“海峽論壇十年”策劃開展一系列紀念活動,再次吸引兩岸萬千民眾跨海相會,共敘親情鄉誼,共話民生福祉,更鮮明體現出“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的論壇主題。
  基層交流,凸顯兩岸一家親 
  一道海峽連兩岸,進進出出一家人。海峽論壇上,兩岸基層民眾面對面交流,激起兩岸一家親的共鳴。
  動漫、花藝、交趾陶、漆線雕、餐飲美學創作……記者在海峽職工論壇上看到,來自兩岸的手工藝人、一線職工和基層勞工紛紛亮絕活,相互交流技藝,展示創新成果。
  “手藝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練出來的,交趾陶和漆線雕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工藝,需要兩岸攜手好好傳承下去。”90後臺灣姑娘劉惠羽展示了臺灣傳統藝術交趾陶,而泉州工藝美術大師黃雪明這次帶來漆線雕技藝。一場兩岸職工技能交流會,讓閩臺兩代手工藝人成了忘年交。
  在海峽婦女論壇上,數百名兩岸女大學生及婦女代表相約鷺島,騎車會友,踐行綠色低碳的生活理念;20對兩岸綠色社區(村)、家庭和巾幗環保志願者組織結對簽約,引導兩岸婦女和家庭共建美好家園。
  兩岸基層治理論壇是首次增設的分論壇之一,也是全國政協首次參與主辦的海峽論壇活動。100余名兩岸基層代表圍繞主題,交流研討兩岸基層治理經驗,共敘情誼、共話發展。
  “接地氣的交流,民間會更有感。”臺灣村里長聯誼總會總會長楊鑫坤説,通過由點到面的兩岸民間基層交流,讓兩岸基層民眾緊密相連,共用治理成果。
  從同名村尋根到兩岸“百姓”淵源,從最具臺灣特色的夜市到兩岸特色鄉鎮結對子……本屆論壇處處充滿鄉土味、桑梓情,讓兩岸百姓當主角、唱大戲。
  青年交流,拉近兩岸年輕的心 
  《女人花》《追夢》《夢之七彩》《BE YOUNG》《孩子們的奇幻國度》……一幅幅充滿藝術張力與現實意義的塗鴉作品,在廈門集美大社村的墻面上鮮活飛舞。海峽兩岸青年攜手,用畫筆為這座閩南古村落帶來別樣文化氣息。
  由福建日報社及其旗下海峽導報社和臺灣旺旺中時集團聯合主辦的“打破界限”海峽論壇首屆創意塗鴉大獎賽,吸引兩岸30名選手相聚大社,同吃同住同創作,完成了塗鴉,收穫了友情。值得一提的是,榮獲一等獎的作品《BE YOUNG》,就是由就讀于清華大學的臺生張雅嵐和集美大學學生共同完成。
  兩岸一家親,未來在青年。兩岸青年文創産品集市(展銷會)、在閩臺青就業創業好故事分享會暨菁英頒獎典禮、兩岸青少年中華姓氏源流知識競賽、青創先鋒匯、創意塗鴉大賽等活動不斷出新出彩,更加注重體驗式交流。
  “兩岸青少年有共同的根和魂,現在有了知識競賽這個黏合劑,他們能相互感知和體驗對方的角色、姓氏故事,不知不覺就會越走越近。”在海峽兩岸青少年中華姓氏源流知識競賽上,臺灣指導老師蔡淑敏如是説。
  海峽論壇上,這種體驗式交流活動,已成為兩岸青少年相互認知的一扇窗、一座橋。體驗式交流的核心是體驗,即讓兩岸青年以更接地氣的方式,增加彼此互動,真正融入對方生活。沒有遮遮掩掩,都是原汁原味;少了文字材料交流,多了親密互動;不局限于青年精英,多向基層傾斜。同時,對兩岸青少年共同面對的實習、就業和創業等問題,交換想法、碰撞思維,進而增進相互認知,融合彼此感情。
  文化交流,維繫兩岸精神紐帶 
  本屆海峽論壇首開先河,專門增設文化交流版塊。
  無論是“海論十年、精彩無限兩岸故事匯”“海峽兩岸書院論壇”,還是“中華文化發展論壇”“兩岸宮廟續緣交流會”和“媽祖文化活動周”等論壇配套活動,均突出中華優秀文化傳承和價值引導,
  並以弘揚民俗節慶、書院文化等活動的形式,增進兩岸民眾的文化認同。
  中華文化發展論壇上,近200名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和青年代表,以“文化創新與青年擔當”為主題展開思想碰撞。學者們的發言普遍從青年群體在中華文化發展的責任使命出發,站在兩岸文化交流融合傳承的歷史高度,探討研究中華文化創新發展的基本理論和現實問題。
  臺灣旺旺中時副總裁王綽中説:“兩岸同文同種,不管是語言、文化,還是經貿、生活,都有共通之處。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園,未來兩岸青年不僅要有傳承的思路,更要有開創的雄心。”
  林智遠的《石頭會唱歌》、張德忠的《惟有親身走過您才會珍惜》、張欣頤的《讓鄉村創業的種子從海峽論壇發酵》……在海峽論壇十年故事匯上,10位來自海峽兩岸的講述者,用切身經歷講述自己與海峽論壇息息相關的感人故事,激起兩岸民眾共鳴。
  在兩岸關係發展新形勢下,論壇上各種感動故事和融洽交流的背後,是攜手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共同願望。
  落實同等待遇,福建先行先試 
  為落實國臺辦等部門出臺的《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我省在海峽論壇期間發佈進一步促進閩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66條措施,在兩岸間引起熱烈反響。
  66條惠及臺胞的具體措施,涵蓋閩臺經貿合作、支援臺胞在閩實習就業創業、深化閩臺文化交流、方便臺胞在閩安居樂業等四個方面。從內容上看,覆蓋面更廣,既包括臺企在行業準入、金融服務、資金支援、通關便利等方面的各項優惠政策,也涉及臺胞在閩學習、實習、就業、創業、生活等方面的同等待遇。
  “這是福建送給臺灣同胞的又一個大禮包,海峽論壇不僅讓兩岸同胞坐下來暢敘鄉情,更帶來實實在在的成果,一大波利好政策更堅定我們在大陸發展的信心。”廈門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説。
  這幾日,臺灣石雕大師廖德良領取“福建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證書,成為首位獲評我省非遺傳承人的臺灣同胞;在臺灣人才就業創業暨實習見習廈門對接會上,首次推出面向臺生的專項暑期實習計劃;62對閩臺特色鄉鎮“雙新雙創”項目成功結對子,助力我省美麗鄉村建設……
  這些都是我省落實臺胞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政策的先行先試舉措。本屆海峽論壇把推動“31條惠及臺胞措施”在福建全面落地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各活動主承辦單位分別在族譜對接、社區共建、鄉鎮對接、科技交流、人才引進、項目投資等行業領域,達成對口簽約合作協議,促進論壇各項交流活動向合作成果轉化,讓臺灣民眾有更強獲得感。      【編輯 郜利敏】

第十屆  海峽論壇


國臺辦:第七屆海峽論壇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

時間:2015-06-24 11:24   來源:新華臺灣  國務院臺辦24日上午召開例行新聞發佈會,發言人馬曉光在會上介紹了近日召開的第七屆海峽論壇所取得的成果。
  馬曉光説,第七屆海峽論壇已于6月19日落下帷幕,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我分四個方面簡要介紹一些政策“幹貨”:
  一是出臺兩岸民眾交流往來新舉措。俞正聲主席在論壇大會上宣佈,將對臺灣居民來往大陸免予簽注,適時實行卡式臺胞證。這為兩岸同胞交流往來提供更多便利,也受到兩岸同胞的熱烈歡迎。
  二是搭建兩岸青年就業創業新平臺。兩岸青年社團、企業家、學生代表超過1000人參加了本次論壇舉辦的各項青年活動。福建省出臺了《關於鼓勵和支援臺灣青年來閩創業就業的意見》,從9個方面對臺灣青年來閩創業就業給予支援。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紅豆集團總裁周海江在論壇大會上宣佈設立總額為1億元人民幣的“連鎖品牌紅豆創業基金”,支援臺灣青年到大陸創業。共青團福建省委和平潭綜合試驗區發起成立兩岸青年創新創業聯盟,共有186家兩岸青年創業企業入駐,其中有130家臺灣社團機構簽約入駐,涵蓋旅遊、文創、農業、物聯網等多個領域。兩岸青年創業創新創客基地在廈門海滄揭牌成立,已有15家企業完成註冊,27家企業正在辦理註冊手續,臺灣青年在基地內將享有一系列優惠政策。
  三是兩岸基層民眾交流更加深入。福建方面與臺灣結成50多對同名同宗村聯誼關係。今年共有6對兩岸村裏和居委會簽約合作,推動兩岸社區共治共建;兩岸公益組織成立了兩岸青少年心理專家智庫,建立兩岸公益機構重大災難聯動機制。兩岸殘疾人首次在論壇中舉行交流活動,兩岸特色廟會參與人數達到70萬人次。
  四是拓寬兩岸經濟合作共贏新渠道。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宣佈,臺灣已上市20年以上的臺灣産中藥材註冊申請的受理和審批,以及臺灣産部分第一類醫療器材備案,均委託福建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實施,以便於臺灣中藥材和醫療器材進入大陸市場。福建省結合福建自貿區建設,出臺一系列促進閩臺交流合作的政策措施,如從2015年起提高對臺灣農民創業園的補助標準。此外,本屆海峽論壇期間,還有25個科技、經濟合作項目簽約,20個茶葉貿易與合作項目簽約,11個兩岸影視合作項目簽約,兩對廈臺銀行還簽訂了關於跨境人民幣業務的合作協議,推動跨境網際網路金融合作。

第七屆  海峽論壇


第六屆  腫瘤防治大會年會

第五屆  海峽兩岸氣血理論高峰論壇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
  • 光亞介紹
    • 創辦理念
    • 健康據點
  • 首屆未來醫學論壇
  • 近期活動
    • 義診城鄉交流
    • 路跑報名表
  • 兩岸交流
    • 海峽論壇
    • 腫瘤防治大會
  • AI檢測說明
  • 健康新知
    • 媒體報導
    • 螺旋共振氣功影片
    • 認識律動影片
  • 保健器材
    • 螺旋氣功墊
    • 氫水機
    • 氫氣機
  • 公益
    • 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
    • 健康志工團
    • 義診
  • 聯絡服務